当前位置:

2023 03月 28日

艺术汇聚云端,艺术品线上展览有哪些形式?

“上云”一直是近几年来热议的话题,尤其是前段时间的疫情成为线上“云”模式的一个关键节点,影响了社会各行各业,也包括艺术圈,特别是艺术品市场,线上展示及交易打破了以往依附于线下实体空间的限制,不再受制于时间和地域,并实现了弯道超车。看展是否一定需要在现场,这个答案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最大的反转,并且持续影响至现在。


黑格尔说过,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往往与语言相比,艺术的表达更普世、更具渗透力。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会让每位观者产生与之相洽的共鸣,蛰伏于主题,流淌于细节,每次回想都有新的体悟。从这一角度而言,观展,是永恒的进行时。


在特殊时期,“闭馆不闭展”,如今生活回到正轨,艺术展也在寻求新的展示方式,不管是何种情况,艺术品线上展览都以一别往常的形态展现在艺术爱好者面前,那艺术线上虚拟展览到底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才能比线下艺术展更精彩?


视频及直播看展


一般情况下,展览的视频呈现方式主要有展览纪录短片、导览视频和在线直播。展览纪录片通常更偏向于记录性质,以呈现展览的历史和背景信息为主,而较少涉及导览和观展功能。导览视频则更偏向于展览的讲解性质,为观众提供更直观和有效的整体和背景信息获取方式。但是,导览视频仅限于提供展览信息的简单呈现,不太可能提供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感。在线直播可以提供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感的展览体验,以及更加真实和生动的观看体验,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展览的内涵和意义。然而,与其他展览视频相比,在线直播的呈现方式可能更为简单和被动,需要主持人的引导和互动才能提供更好的展览体验。



图文看展


图文看展最大的优势在于直接、易于实现,且成本低廉,中国和西方的美术馆机构都将其视为一种常用的宣传推广方式,通过社交平台如微信公众号、Facebook等来进行展示。因此,在疫情期间,美术馆转向线上策略,最基本的操作也是回归到生成图文、撰写文字和发布的方式,类似于一种“类文献”的功能。国内美术馆的做法比较直观,通常是对过去一年的展览进行回顾性整理和呈现(如龙美术馆、昊美术馆),或者针对正在进行的展览进行补充,如对每件作品进行阐述等。而西方美术馆如泰特现代艺术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则持续通过Facebook、Instagram等发布与其近期展览或动态相关的内容,以保持相对稳定的活跃性。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的美术馆机构往往把“图文”仅仅作为基本的资讯记录手段之一,而一些国内的美术馆机构把云端观展定义为一种特殊时期的展览呈现方式,观众往往只能通过在线大量地刷图,来体验所谓的“线上展”,使人感到意兴阑珊。



3D看展


3D线上艺术展是利用三维建模、渲染和动画等技术,打造一个线上展示作品的虚拟展厅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模拟真实的展览场地,包括墙壁、地板、天花板等。艺术家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放置在虚拟的展览空间中,观众能够通过网络浏览器进入展览空间,感受到逼真的展览场景。同时,观众可在馆内自由移动,寻找点击感兴趣的艺术作品,任意切换观看角度,任意放大缩小,还可查看作品详情介绍,了解作品出处、创作灵感、创作过程等,获得更沉浸的观展体验。因其具有新颖、环保、低成本、效果好等优势,近年来已成为行业内的热门展览方式。

图片来源:大鱼云展线上展厅


尽管当前美术馆数字化发展的形式相对单一,且其操作性受限,但毫无疑问的是,数字化转型是必然的。而且,数字化似乎已经以惊人的速度适应了人类生活和观赏方式的转变。未来,我们对于艺术展览体验的需求以及社交性也将相应发生变化,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重要资讯